民俗节日少不了拜拜、祭祖,端午节祭拜规矩也马虎不得,该怎幺準备呢?「端午拜拜好运来」,传统来说上午拜
拆穿谎言的各种提问法
提出奇怪的问题
故意提出奇怪的问题,观察对方反应的提问方法。
当一个人突然被问到奇怪或无聊的问题,绝大多数的反应不是变得无礼,反呛:「你问的是什幺问题?」「我哪知道?」不然就是无法回答,变得支支吾吾。若有人被问奇怪的问题还特地好声好气的回答,或解释得很认真,那就代表对方「心里有鬼」。
例如:约法三章今后再也不抽菸的先生,最近突然满身菸臭味的回家,此时不妨问一些奇怪的问题,像是「你昨晚到居酒屋喝酒了吧?我听说居酒屋的沙拉可以选酱汁,你知道有几种酱汁可以选吗?」
在正常情形下,一般人都会回答:「我哪知道啊!」但如果你的先生很认真回答:「呃,有哪些酱汁啊,沙拉酱应该就是那几种吧!有和风、义大利风味酱……还有什幺呢……」那就代表他很可能心里有鬼。他很可能在居酒屋破戒抽菸。
via GIPHY
多角度提问
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,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。
假设现在有一位看起来像是未成年的人,在回答自己的年龄时,说自己今年「二十岁」。此时不妨问他:「你什幺时候生日?」「你什幺时候高中毕业?」「你的生肖是什幺?」从不同角度问同一件事。经过反覆的交叉询问,你一定会找到矛盾之处,藉此判断对方是否说真话。
不断丢出问题能使对方的大脑转不过来,最后就会词穷并露出马脚。
状况提问
询问一些细微琐事,判断对方是否说真话的提问法。
假设有人目击到「一名中年男子站在那里」。说谎者即使捏造了一个男人站在那里,也不会事先想好各种细节。想戳破谎言就要针对细节详加提问,追问他「那名中年男子当时看起来如何?」
真的看过那名男子的人可以回答出对方细微的举动,例如:「全身发抖」、「表情僵硬」,因为他说的是实话。
没有看过那名男子的人绝对回答不出来。通常他们只会支吾其词,慌张的说:「啊!他看起来怎幺样啊?」
若一个人可以说出唯有嫌犯与目击者才知道的案情细节,他所说的证词可信度相当高。
请教提问
人都喜欢教导不懂的人,这个提问法就是利用这个心理看破谎言。
假装自己不懂向对方请教,对方就会侃侃而谈。我们可从对方的说明了解对
方的知识与技能到何种程度。
假设你遇到一位「很懂电脑」的人,你假装自己不懂电脑,向对方请教。此时对方会很自豪的教你,你可以从对方的说明中发现自己「从来都不知道」的事实。
不过有一点要注意,若想使用这个方法看破谎言,前提是提问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。
确认说法提问
询问对方是否有人能证明他说的话,从这一点判断真伪的提问法。
使用这个提问法时,我会问对方:「是否有人可以证明你说的话?」如果对方说:「我可以证明我说的话都是事实。」代表他很可能没说谎。一般来说,说谎者无法为自己作保,所以说不出「我可以证明我说的话都是事实」这类的话来。
另一方面,如果对方一脸不安的说:「我朋友○○○可以作证,他当时跟我在一起。」代表他可能说谎。
反向提问
说谎者会扭曲事实,捏造虚构的故事。
由于虚构的故事是说谎者自行捏造的,毫无体验与记忆,因此只要从反方向质问故事,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。
以前曾发生过强盗入侵某公司办公室的案件。嫌犯趁着深夜公司只有一名员
工留守强行入侵,抢走该公司贩售商品后留着存放的现金。当时我向留守员工询问案发状况,却发现他神情有异、坐立难安。陈述的案情也有许多怪异之处,我认为他很可能假装受到强盗袭击,自导自演。
为了找出真相,我刻意从反方向询问他被袭的状况。说得明白一点,就是从嫌犯逃走时开始问起,一路往回溯,问到嫌犯入侵的时间点。
经过反向提问后,我发现他后来说的话与先前有些不同。事情发生的顺序变了,完全变成两回事。当我揭穿这一点,该名员工立刻脸色大变,承认报案内容全是自己编造的。原来是他在外面有债务问题,一时周转不过来,因此监守自盗并捏造这起强盗案件。
像这样从反方向询问细节,即可问出矛盾之处,看穿对方的谎言。
本文摘自《破谎力:真相浮现,永不受骗,纵横商场、政界、情场、职场的人生顶级配备》
出版社:今周刊
作者:森透匡